政策动态
针对发展目标提出:
钒电池储能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;
钒电解液产能达20万立方米/年、电极材料产能达650万平方米/年、电堆产能达3GW/年、系统集成产能突破12GWh/年;
培育壮大3家以上创新能力突出、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龙头企业;
建成一批经济效益好、带动能力强的试点示范项目;
针对试点示范提出:
支持钒电池在光伏、风力等新能源发电配建储能、电网调峰调频、通信基站储能等多方面推广应用。
支持省内相关负荷中心及攀枝花、内江、乐山等钒产业基础坚实的地区,根据实际需求建设一批钒电池储能电站。
积极探索技术、商业模式以及体制机制创新,推动钒电池储能市场化、规模化应用。
针对政策支持提出:
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,对钒电池储能产业重大项目、创新平台、特色园区给予重点支持。
强化用地、用能等要素保障,积极推动重大试点示范项目建设。
支持钒电池储能电站并网调用,适时优化完善峰谷电价、尖峰电价、季节性电价等分时电价政策,增加钒电池储能收益渠道。
健全激励机制,支持新能源项目按需配置钒电池储能,落实《先进材料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方案》相关激励政策。
探索建立钒资源稳价格协商机制,构建钒电解液“银行”、钒资产大宗交易平台和以四川为中心的全国性钒资产交易体系。
针对市场化机制提出:
支持钒电池储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中长期交易、现货和辅助服务等电力市场。
参与电能量市场充电时,可作为电力市场用户享受分时电价政策,其相应电量由售电公司或电网企业代购;
放电时,参加火电市场化交易,价格由市场形成。
加快建设电力辅助服务市场,丰富钒电池储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品种,充分体现钒电池储能的灵活调节价值。
支持新能源开发企业、钒电池储能企业联合投资,鼓励新能源电站以自建、租用或购买等形式配置钒电池储能,通过市场化方式合理分配收益。 关于《促进钒电池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》政策解读
以下为政策全文
关于印发《促进钒电池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》的通知
川经信材料〔2024〕64号
各市(州)经济和信息化局、发展改革委、科技局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、财政局(金融局)、能源局(办):
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开辟产业新赛道,布局未来新产品,培育新质生产力,促进钒电池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,推进钒电池储能应用试点示范,构建上中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稳定、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,建成国内领先的钒电池产业基地,经济和信息化厅等6部门研究制定了《促进钒电池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》,现印发给你们,请结合实际认真推进落实。
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
四川省科学技术厅
中共四川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
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
四川省自然资源厅
四川省能源局
2024年4月30日
促进钒电池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
为充分发挥四川清洁能源可开发潜力大、钒钛产业基础好的突出优势,抢抓新型储能发展新机遇,开辟产业新赛道,加快推进钒电池储能应用试点示范,强化创新引领,着力补短板锻长板,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,促进我省钒电池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,结合实际,制定本实施方案。
一、指导思想
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、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三次、四次全会精神,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,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,开展钒电池储能应用试点示范,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扩大储能用钒制品生产规模,推动产业降本增效,建立健全钒电池储能技术标准体系,打造“钒资源开发—关键材料—电堆制造—系统集成—终端应用”全产业链,构建上中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稳定、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,促进钒电池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,助力先进材料产业提质倍增。
二、发展目标
到2027年,钒电池储能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,钒资源、钒电解液、双极板、电极等材料和部件生产能力大幅提升,钒电池储能用钒产量保持全国领先,钒电解液产能达20万立方米/年、电极材料产能达650万平方米/年、电堆产能达3GW/年、系统集成产能突破12GWh/年,培育壮大3家以上创新能力突出、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龙头企业,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,产业体系更加完善,建成一批经济效益好、带动能力强的试点示范项目,实现钒电池产业集聚化、规模化发展,建成国内领先的钒电池产业基地。
三、重点任务
(一)开展应用试点示范。聚焦电源侧、电网侧、用户侧等各类应用场景,结合全省新能源开发时序规模和电力系统需求,遴选一批高标准钒电池储能试点示范项目。支持钒电池在光伏、风力等新能源发电配建储能、电网调峰调频、通信基站储能等多方面推广应用。加快重点区域试点示范,支持省内相关负荷中心及攀枝花、内江、乐山等钒产业基础坚实的地区,根据实际需求建设一批钒电池储能电站,积极探索技术、商业模式以及体制机制创新,推动钒电池储能市场化、规模化应用。加强试点示范项目的跟踪监测与分析评估,为制定产业政策、技术标准和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方案应用效果提供科学支撑。
(二)强化技术自主创新。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,支持企业与地方政府、科研院所、高校、金融机构联合打造“政、产、学、研、用、金”一体化创新链,建设钒电池储能实验室、中试熟化平台、综合性验证平台、产教融合中心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,全面提升自主创新水平。将钒电池纳入产业链创新图谱,凝练钒电池储能领域“卡脖子”技术攻关路线图及重点项目清单,围绕高性能低成本钒电池关键材料、宽温域钒电解液、电堆性能提升、系统集成技术、电站智能运维等布局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。支持组建钒电池储能